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學院通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通知 >> 學院通知 >> 正文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術講座預告
日期: 2017-06-06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講座(一)

題 目: 真實世界複雜系統數據分析與理解及其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

報告人:劉際明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講座教授、IEEE FELLOW)

報告時間:2017年6月7日(星期三)上午9:30-10:30

報告地點: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學一号館216室

報告人簡介:劉際明教授畢業于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獲機器人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主管研究的協理副校長,計算機科學講座教授,加拿大溫莎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兼職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統兼職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職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數據分析、複雜系統建模、複雜網絡、網絡智能等。他還是國際學術期刊Web Intelligence and AgentSystems的創刊人和主編。多年來,他一直擔任國際網絡智能協會(Web IntelligenceConsortium, WIC)聯合主席、IEEE計算機學會(IEEE CS)智能信息學技術委員會副主席、香港電子商務技術研究所兼職研究員,2011年被選為IEEE Fellow。

報告摘要:數據分析在理解現實世界複雜系統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遇到不少挑戰。本次報告以可持續發展及醫療保健為例講述我們在數據驅動的複雜系統行為建模方面做出的一些研究成果。

講座(二)

題 目: 現代幾何研究及其在計算神經影像研究的應用

報告人:王雅琳教授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

報告時間:2017年6月7日(星期三)上午

報告地點: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學一号館216室

報告人簡介:王雅琳博士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有幸師從菲爾茲獲得者丘成桐先生,美國工程學院院士陳繁森教授開始從事計算神經影像和計算機圖像處理研究。他現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主持幾何系統實驗室的研究工作 (http://gsl.lab.asu.edu)。加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之後,他進一步與幾位世界級的腦圖像處理科學家(Paul M. Thompson, Arthur W. Toga, RichardJ. Caselli, Eric M. Reiman, Ashok Panigrahy, 呂忠林)合作,在大腦結構圖像分析領域,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他的研究能幫助腦神經科學的發展,特别是兒童腦發育,老人腦功能障礙,人類視覺機理的基礎性研究,他的研究的終極目标是了解人類思維與大腦,并将這些知識用于促進老年神經疾病的早期診斷預防,藥物研發,測試,從而減輕各種腦功能障礙患者及家庭的痛苦。他的7個研究項目的科研經費來自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以及亞利桑那阿爾及海默氏協會。他已經發表了一本學術專著和超過300篇的國際會議、期刊文章,他還獲得2016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最佳助理教授研究獎。

報告摘要:現實世界中,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的幾何空間中,許多日常的計算工作,比如用百度查找行車路線,用微軟的Kinect打遊戲,都要使用幾何計算。現代幾何知識也幾乎被應用于每一個計算機研究領域,比如拓撲計算經常被機器人研究的路徑規劃技術使用,還有傳感器網絡,以及基于流形的機器學習等課題的研究工作也大量地用到幾何知識。有趣的是,生物學的研究中,神經科學家們很早就創立了一個假說,認為從人眼視網膜的映象到大腦視覺處理區域是一個共形映射,由于人腦的複雜性,這個假說到現在既沒有證明也沒有證僞。作為人體最為精密的器官,人腦結構精密,功能複雜,長期成為腦醫學,神經科學,人類認知學,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重點。近年來得益于大腦核磁共振技術的飛速發展,研究人員可以采集,獲取大量的人類大腦的活體腦圖像數據,這為這些關鍵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由于大腦複雜的幾何結構,圖像固有的部分體遮蔽效果,使得大腦圖像分析,理解成為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得益于現代黎曼幾何,共形幾何和雙曲幾何的發展,我們近期研究開發了一整套基于現代幾何的計算造型理論和算法,并且使用它們解決人腦結構和認知的基礎研究課題題。具體來說,我們發展了基于多元張量積的人腦形态學,人腦表面共形參數化,體元拉普拉斯-貝爾特拉米算子,雙曲沃瑟斯坦距離等深刻、實用的計算理論和算法。初步研究成果證明這些研究成果可以應用于人腦影像學研究,幫助解決包括兒童腦發育,老人腦功能障礙,人類視覺機理等重要的生物基礎研究課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初步試驗結果。在本次學術報告中,我會彙報這些最新的計算共形幾何的研究結果以及介紹相關的現代幾何理論。

講座(三)

題 目: 深度學習解讀醫學影像:機遇與挑戰

報告人:李寬 副教授 (國防科技大學)

報告時間:2017年6月7日(星期三)上午

報告地點: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工學一号館216室

報告人簡介:李寬博士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細胞圖像的分割、紋理提取和識别方法研究》獲評2015年度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畢業後留校從事銀河/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編譯系統研制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醫學圖像處理、高性能計算、模式識别與機器學習等。主持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2項,出版軟件開發著作2部,發表論文20餘篇。

報告摘要:随着居民生活和社會醫療水平的進步,以醫學影像為代表的臨床醫學檢測數據呈指數級爆發增長。但是,具備診斷經驗的醫生的增長速度卻遠未趕上檢測數據的增長速度。不間斷地判讀臨床圖像漸成業界常态,長時間的高壓工作使得醫生有漏診或誤診的潛在失誤。在此大背景下,“深度學習”和數學及醫學背景知識的結合成為學術界和産業界的研究熱點,并在醫學影像判讀領域取得了諸多進展。本報告對深度學習如何應用于醫學影像處理及目前遇到的困難與需要突破的方向展開讨論。

講座(四)

題 目:安全簡史——大數據隐私保護技術

報告人:楊義先 教授

時間:2017年6月7日上午10:00

地點:工學一号館216學術交流室

報告人簡介: 楊義先,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導師、首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信息安全”)帶頭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現任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

楊教授長期從事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教學和成果轉化工作,是《安全簡史》和《安全通論》的作者,在國際四大學術名刊《PNAS》、Nature子刊《ScientificReport》等頂級刊物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楊教授還是“廣東省大數據安全與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得榮譽主要有: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第四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

歡迎我校師生參加交流!